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乡村振兴路上的女代表

——访县人大代表费亚梅

发布日期:2022-12-13 15:02信息来源:汤红燕、王丽群 作者:研究室 浏览量: 【字体:   收藏

“这个头戴黑帽子、身着白裙子、脚穿红鞋子的蘑菇就是红托竹荪,素有‘菌中皇后’的美称。”在黟县美溪乡兰湖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县人大代表、兰湖村党支部书记费亚梅边采边向我们介绍:“今年4月,我们与黄山学院、黄山惇仁公司签订产业发展协议,形成村集体+学院+企业模式种植高端菌菇类产品,5月已完成4亩“红托竹荪”种植,目前已进入采摘期,预计年收益可达24万元。”说到这儿,费亚梅的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欣喜和期待……

2000年,费亚梅从省城合肥嫁到黄山黟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子,和丈夫一同经营村卫生室,守护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无论是老幼童叟,不管是上班还是深夜,费亚梅对待病患就像亲人一样热心、真诚,小小的村室总能给病患带来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很快,这样一位来自省城的美丽姑娘得到了村民的一致交口称赞。2008年,费亚梅当选村两委,2019年6月当选兰湖村书记,2021年12月当选黟县十八届人大代表,现任兰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费亚梅始终兢兢业业,心系群众,为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兰湖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这里山水林田地资源比较丰富,但缺少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一直比较薄弱。费亚梅看着眼前的绿水青山,心里筹划着:“该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呢?”她苦心孤诣,立足本地优势资源,积极向上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建起了兰湖村产业园,着力扶持壮大茶叶和水稻等特色产业发展。2020年为满足承包方对水稻烘干需求,她向上争取15万元增加一套烘干设备,争取2万元完成了大米加工厂环氧地坪项目,将水稻烘干房和大米加工厂配套出租,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为解决老村委会闲置问题,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认真研究谋划,2020年将老村委会院子改建成土特产加工车间,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解决了村民土特产加工销售问题。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费亚梅深谙这个道理。她了解到本地有个年轻人汪卫初在外地从事葫芦丝加工,心里不禁盘算着:“如果能把他招引回来,不仅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还能解决村里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说干就干,她和汪卫初多次沟通交流,分析返乡创业的优势,让汪卫初逐渐打消了顾虑。在费亚梅的帮助协调下,兰湖村乐器加工厂顺利建成运营,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7万元,而且解决了十几个村民常年务工问题。同时兰湖村又主动与加工厂洽谈制作乐器的原材料紫竹及小葫芦的种植事宜。今年5月在费亚梅的带领下,村两委在村产业园前面的闲置农田上,亲自动手挖地施肥栽苗,试种1亩观赏型葫芦,一方面满足于旅游观光,另一方面尝试为乐器加工厂提供葫芦丝原材料,减少主体购置原材料成本,带动群众拓宽产业发展渠道。

考虑到兰湖产业园的逐渐扩大,服务主体也要趋于成熟,作为县人大代表,在黟县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费亚梅提出完善山区交通运输及农产品电商销售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通过多方努力,目前农产品销售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已开始试运营,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为了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解决农村撂荒地抛荒问题,推进产业振兴,在有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费亚梅又跟村两委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一起商议,整合潘家组抛荒地9亩,与安徽省怡瑞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种植黄山贡菊,预计年收益8万元。

费亚梅,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女代表,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路人,也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工作十几年来,她一直孜孜不倦,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岗位职责的坚守,始终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使命担当。这些年来,她先后荣获“黄山市妇女之家示范点优秀当家人”、“黟县首届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黄山市最美巾帼战疫人”、“黄山市三八红旗手”、“黄山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共黟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她淡然一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村干部,就应该多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才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透过费亚梅坚毅的眼神,一张兰湖村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