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静是中国银行黄山分行营业部主任,2021年她响应省行号召,来到对口帮扶单位休宁县田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田间地头拉家常、村委会里话发展、村民家中问冷暖……披星而出、戴月而归,这是她的工作常态。驻村期间,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细致严谨的作风投入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好评,为田里村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撂荒地”成立“黄金地”
盛夏时节,在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连坑组的农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苗迎风招展,粗壮的茎秆,肥硕的叶片,铺展出广袤的绿色梦想,吸引了过路人的目光。
“我们村这一百多亩农田抛荒十多年了,民以食为天,这么好的地不种粮食多可惜。”一位在田间忙农活的村民感慨说,“章书记一来,这些抛荒田又派上大用场了。”村民口中的章书记就是章文静。一年来,她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该村连坑组上百亩优质良田抛荒,而大量留守在家的壮劳力采完茶就无所事事,收入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邀约省农科院专家对当地水质、土壤和气候等条件进行科学考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她“对症下药”开出了富农利民的“处方”:按每亩每年300元的标准流转农户土地,集中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苞芦(玉米)等农作物,既挖掘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培植了绿色生态氛围,靓化了红色旅游环境,又通过作物种收、田地管护用工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为了赶农时,章文静特地请来专业机耕队,借助灭茬机、旋耕机、开沟机清理荒草、翻整土地、开沟起垄,并买来手提式播种机,手把手教当地村民接轨现代农作物种植技术,提升玉米苗成活率。看着章书记凡事亲力亲为,每天和大家伙一样起早贪黑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嘴里饭没咽下肚就紧赶慢赶往地里跑。“原本传统的人工除草、翻整、播种要近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借助现代农业技术,三天就全部完成了播种作业”章文静说,“这样做提质增效,又确保了玉米成熟期基本一致,稳产增收。”
章文静认为,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就要服务人民。驻村期间,村民反映村中野猪经常出没,不仅随意啃食、践踏庄稼,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此,章文静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整治偏远山区野猪泛滥成灾问题的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猎捕调控、主动预防、完善补偿等试点措施随即展开,休宁县作为全省野猪综合防控试点县之一,先行先试,取得了较好成效。
“除了提交代表建议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我们还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在田地周围加设了防护网,现在村民种地更放心了。我们整合了村里的闲置土地,将103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名下,建成黑玉米种植基地。5月种植,8月喜获丰收,经过深加工后,销售额达50万元,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实现了双赢。”
“红魂绿韵”唱响红色美丽村庄“好声音”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已逐步成为一项社会影响面越来越广、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产业。其中以红色景点为标志的红色旅游线路,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据报道,近年来每年都有数亿人次的中外游客在红色旅游线路上参观学习、赏游采风。红色旅游文化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已远远超出了旅游的本身。
黄山市是南方八省游击战争的主要游击区和新四军北上抗日的集结地、出发地,是皖南红军独立团根据地和中共皖浙赣省委常驻地,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我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外省、外市等著名的革命圣地异常火爆的红色旅游热,尚有较明显的差距。存在着市域范围内有名的规格高的红色旅游景区少、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单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问题,为此,章文静代表黄山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红色旅游的建议”,通过全方位的创造,把枯燥的历史遗迹、抽象的文化景观、文化事件过程化、生动化,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情景交融,情因景而生,景因情入胜。如让旅游者换上军装,进行仿军事行动,打野战、吃红军饭、重走红军路等。旅游者在参与之余又能进行深度体验,使旅游者的体验达到全身心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听导游的说教。
章文静所在的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岭脚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中国传统村落,还是远近闻名的山泉流水养鱼基地。岭脚隔壁的石屋坑是另一个中国传统村落,更是片红色的沃土。田里村石屋坑曾是中共皖浙赣省委机关常驻地,英勇顽强的红军将士曾在这里战斗。走进石屋坑,村中到处洋溢着红色气息,烈士广场上的红星闪耀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块红布”的感人故事诉说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流芳亭、红军议事厅、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纪念馆、小岭头战斗纪念馆、烈士广场等红色景点连成一片,在此基础上,今年又修缮了红军被服厂、打造南山谷景点,红色景区初步形成。田里村还是第二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之一,全市像田里村这样的红色旅游村庄众多,如果能将我市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统筹运营,必将助力我市红色旅游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目前,田里村正在推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田里桥项目已完工,石屋坑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未来,田里村将变得更加美丽灵动。清新幽雅的环境,美丽恬静的村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一饱眼福。石屋坑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当地月均游客量达5000余人次。“吸引游客的,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外,还得益于我们村高效绿色的乡村治理。”田里村支书余翠华介绍说。据了解,该村在乡村治理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注重培育绿色文明风尚,“生态美”超市定期营业,促进了垃圾分类、回收,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村庄“绿色”气质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汪村镇田里村奏响“红魂绿韵”主旋律,加快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步伐,章文静作为市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带领村两委班子作为“领头雁”,赓续“红魂”,在新形势下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同时,注重绿色发展,演绎“绿韵”,保护好秀水青山,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打造美丽整洁村居环境。如今,田里村正在描绘红色美丽村庄的诗意画卷,并在“生态好、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我们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依托村里丰富的红色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带火农家乐和民宿,促进农特产品销售,同时大力发展泉水鱼等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如今村集体经济逾50万元。”谈到村里近几年的变化,余翠华高兴地说。“我们以党建为引领,擦亮‘红魂绿韵’品牌,唱响田里村红色美丽村庄‘好声音’,同时把‘红魂绿韵’产出的红利惠之于民。”
红色村庄里的浓浓敬老情
秋风飒爽,又至重阳。10月4日,作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的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开展“情暖重阳,爱满田里”爱心敬老慰问活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传递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章文静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为村里33位80岁以上老人每人送上了一份涵盖电饭锅、牛奶、大米和食用油等物品的节日慰问品,表达对老人们的美好节日祝福。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抽奖活动,奖品有电水壶、汤锅、热水瓶、洗衣粉等。收获礼物和奖品的耋耄老人个个喜笑颜开、合不拢嘴。“刚刚抽奖我又抽中了一个热水瓶,很开心!感谢村里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和奖品,我感到很满足、很幸福!”田里组余爷爷高兴地说,质朴的脸上流露着喜悦和感动。收获满满的老人们纷纷表示,除了自己的儿女很少有人会给自己买这么多东西,对村里的爱心慰问心怀感激。
今年,是章文静到田里村任职来第二年对全村80岁以上老人进行重阳节日慰问,每年的慰问品也都相当丰厚,彰显了该村党组织对群众的深切关怀和深情的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开展重阳节爱心敬老慰问活动,把关爱和温暖送到高龄老人的心窝里,意在引导全村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真善美。” 章文静说。同时,借着重阳节爱心慰问的契机,还为村里的留守儿童送去书包、书籍和应急包等物品,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树立理想、热爱生活,教育孩子们尊敬老人、帮助老人,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网格连心”助乡村振兴
前不久,田里村召开“网格连心·服务田里”网格员会议,会议聘请了包括村委委员、积极党员和热心群众在内的14名村级网格员,明确了村级网格员的基本职责。
田里村“网格连心”主要服务于乡村振兴、化解矛盾纠纷,强化基层治理效能,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各网格员对本网格内村民的生产生活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着眼群众所急所盼,从细微处切入、发力,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使事在网格中办、难在网格中解,让网格连在群众心上、服务暖到群众心里。“网格连心”在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维护乡村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密切邻里乡亲关系,使其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增强共同致富发展能力。
“‘网格连心’延伸了村委对接农户的触角,使为民服务更加精细化,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田里村第一书记章文静说。当前田里村正处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如火如荼,“红旅”融合不断深入,特色产业逐渐兴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该村网格员通过网格单元“微平台”,做实为民“微服务”,汇聚发展“微力量”,使乡村振兴跬步千里。
章文静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细致严谨的作风、真情关怀的爱心投入驻村工作中,走遍所有村组农户,了解村情民情,做一名群众的贴心人;积极融入基层,带领广大村民立足实际谋发展,紧盯项目抓落实,为发展村级产业奠定基础;配合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向组织推荐强有力的“领头雁”;关注困难就学儿童,做实为民“微服务”,让服务暖到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拉近了群众的距离,更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并获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年度定点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展望未来,章文静表示,她将继续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聚焦群众关切积极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