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一、落实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决议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和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十大行动”,加快打造“五个之城”,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聚力稳定经济,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落实中央及省稳经济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实施“稳企增效10条”“助企纾困30条”“稳经济40条”等政策举措,有效应对疫情突发情况,有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结时间压缩为即办件,核准压缩为1个工作日。持续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行动,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标准地”改革,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二)聚力创意创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成功举办《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首映式暨“四季黄山相约春天”发布会、“美好夏天,向黄山出发”文旅品牌发布系列主题活动等,持续推广“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举办院士恳谈会、院士沙龙,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实现零突破。大力实施“五微”行动,完成“微改造、精提升”项目74处,积极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三)聚力扩大投资,提速提效项目建设。实行分级分层调度、“管行业必须管投资”“挂图作战”和周六要素会商机制。华惠TGIC等103个重点项目开工,黄千高速、池黄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年产40万件新能源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等38个项目竣工,昌景黄铁路安徽段完成正式铺轨,屯溪国际机场迁建等重大前期项目加快推进。组建217支双招双引小分队,全面推进双招双引。
(四)聚力全面开放,持续提高城市影响力。全力打造“国际会客厅”,成功举办重大外交活动74场,达成支持阿富汗经济重建及务实合作的“屯溪倡议”。成功列入第二批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继续选派干部赴长三角重点城市体悟实训,上海湾谷斐迪园、杭黄绿色产业园、杭黄“双融双创”产业园加快建设。率先完成长三角户政领域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
(五)聚力优化环境,巩固提升生态优势。积极创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发布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性标准。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指数P值为0.83。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全省唯一。黟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六)聚力惠及民生,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全面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实施就业促进行动,积极推进“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加快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市中医医院获评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屯溪一中教育集团与合肥一中教育集团签约结对。同时,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安全生产、社会综治等工作。
二、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持续推进。
(一)生产供给复苏加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1%,粮食播种面积77.29万亩,生猪出栏30.5万头。制造业生产逐步恢复,6月PMI环比回升3.1个百分点,增值税开票额较5月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与全省差距较1—5月缩小1.4个百分点。
(二)市场循环持续回暖。6月份全市接待游客568.1万人次,旅游收入57.2亿元,恢复去年同期九成水平。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9%、46.1%、95.3%。新增皖美品牌示范企业5家。
(三)投资效益不断增强。省、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72.5亿元、231.5亿元,进度分别达66.2%、59%。争取中央及省级项目资金3.25亿元,发行专项债券53.98亿元。处置“五未”土地1882亩,获批土地成片开发方案10个。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黄山—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双向通道打通,6月单月突破100标箱。新签内资项目302个,协议投资额400.6亿元,实际到位298.7亿元、增长24.9%。实行“一屏通办”改革,皖事通累计服务访问1.8亿余次。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中稳定在前50名。
(五)绿色底色更加鲜明。累计完成林业碳汇等资源交易14笔、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交易11笔。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4%,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第7位;地表水质量居全国第18位、长三角第2位。
(六)社会民生保障有力。10项暖民心行动拨付专项资金3.84亿元。20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8.24亿元,省、市级时序进度分别达86.6%和92.8%。城镇新增就业1.5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86.2%。设“惠民菜篮子”门店26家,实现区县全覆盖。
总体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压力:部分指标缺口较大。省反馈的17项指标中,14项指标增速低于全省,5项指标仍负增长。制造业恢复不足。6月份全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仍处于荣枯线以下,规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仅88.7%,较去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旅游消费未及预期。上半年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下降44%和42.5%。大宗商品消费低迷,限上汽车、家电零售额分别下降20.6%和14.7%。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亿元、增长0.8%,支出111.8亿元、增长11.1%,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
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黑天鹅”仍是疫情,经济增长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巨大。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更加精准科学高效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已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下半年我市经济恢复向好势头将会持续,主要指标有望逐月、逐季回升。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意见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和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一)稳经济运行,促平稳增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基础。落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兑现进度,确保政策红利第一时间充分释放。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确保主要指标迅速回升向好。定期举办工业企业产需对接会,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继续开展大宗商品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抓项目建设,扩有效投资。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求,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坚持分级分层调度、红黄灯提醒和周六要素会商机制,建立横向并联和纵向打通机制,积极推进市域旅游铁路T1线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运佳装饰三期等,推进建设徽州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建成昌景黄高铁、黄千高速等,跟踪推进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加快支出进度,确保全年市级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
(三)塑创意品牌,强创新能力。立足“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办好“四季黄山”“创意黄山青春young”等系列主题活动,谋划举办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等,以创意理念赋能城市发展。大力发展九大新兴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培育。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常态化开展“海聚英才•揭榜挂帅”“博士进企”等活动。
(四)促改革开放,增发展动力。发挥好驻企服务队作用,不断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和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标准地”改革,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百日攻坚”。争取举办RCEP地方政府合作黄山论坛,积极争创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举办第四届黄山发展大会等会展活动。全年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40个、到位内资390亿元以上。
(五)优山水环境,提城市能级。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积极推进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筹备工作。加快“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化“五微”行动,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六)惠民生福祉,建美丽家园。系统组织实施暖民心行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大力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综合运用以工代赈、政策性岗位等方式吸纳就业。办好第二届新安医学发展大会。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力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确保粮食能源安全。持续抓好文化教育、扫黑除恶、信访维稳、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退役军人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体来说,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抓实抓好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以新的成效、新的气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