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八五”普法中期
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8月29日在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市司法局局长 吴震宇

发布日期:2023-09-06 15:57信息来源:市人大办公室 作者:研究室 浏览量: 【字体:   收藏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中期实施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 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中期实施情况

(一) 加强组织保障,构建普法新格局

一是高规格启动。“八五”普法伊始,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市委宣传部 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局面。二是多层面参与。组建由29名法学专家、教授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组成的市“八五”普法讲师团,全面落实点讲、巡讲制度,提供点单式普法宣传服务。成立市法治宣传教育志愿服务队、市校园法律辅导青年律师志愿团等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三是大力度保障。将普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21年以来,市本级安排法治宣传教育经费110万元用于普法活动开展和阵地建设,确保“八五”普法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 压实工作责任,奏响普法大合唱

一是层层确责。印发《关于学习贯彻<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制定“三单一书”制度、“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清单,公开发布56家市直单位年度重点普法清单。二是联动普法。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市委依法治市办、市依法行政办联合举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各地各单位开展示范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通过“主题+自选”形式,开展 “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法律宣讲、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创新开展“公益普法月月行”活动。三是考核督责。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领导带队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实地检查督导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各级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江淮普法行”之“督查行”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党委综合考核、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平安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考核评价内容。

(三) 聚集重点对象,提升普法精准度

一是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落实《关于完善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各地各单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专题学法不少于2次。市委党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列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年终述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二是抓好青少年这一“关键时期”。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配备实现全覆盖。连续8年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月活动,深化“律师进校园”普法活动。2022年始,创新开展并持续推进“新生普法第一课”活动,市、县(区)两级政法委书记+“五长(公检法司国安)”集中走进全市大中小校,为新生送上开学法治大礼包。活动得到安徽卫视、安徽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聚集报道。三是抓好农村村民这一“主要群体”。开展“法润乡村社区”“送法下乡助春耕”等活动,中国普法网、新浪网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进行报道。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共培养“法律明白人”5579人。在歙县深渡镇、杞梓里镇开展全省农村村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全市745个村(居)全面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四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这一“重要群体”。结合“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主题活动,走进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体检”活动。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驻企服务站,律师“零距离”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防范并化解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

(四) 坚持多措并举,创新普法新招数

一是开展实时普法。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在法规规章制定、修改中,及时向社会征求意见,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机制解读法律问题。各级执法机关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和说理式执法,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2021年以来,17篇案例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二是开展旁听庭审。2021年以来,共组织现场旁听庭审活动111场,参与人数6400余人次,庭审公开网观看量4133149人次。三是开展公益普法。加强新媒体普法,推出了《平安黄山》《律师热线》《小孟看市场》《法治之窗》《小司送法》《法治名城》等一批普法栏目,黄山新闻网法治栏目共刊发稿件1140条,形成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法治传播体系。“黄山中院”抖音号55次上榜全国法院抖音号影响力排行榜。

(五)突出以文化人,增强普法感染力

一是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结硕果。组织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漫画和“普法产品库”作品征集,《不可动“谣”》《光芒》《向未来作答》《文明徽州 传承有法》《鱼儿游新安》等作品获省级以上表彰。开展首届四省边际法治脱口秀大赛作品征集活动,我市11人荣获优胜奖,1人受邀参加现场表演。二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出实招。全市共有2个省级、43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15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歙县投入50万元打造歙县法治文化公园。黟县“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入选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三是法治文化品牌见精品。实施新安江法治文化带建设,建成屯溪滨水景区法治文化园、歙县大茂社区法治广场,歙县启动“法润新安”项目,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基础,打造串珠成链的新安江法治文化集群。开展“法润黄山‘昱’见屯溪”市暨屯溪区首批法治文化体验线路打卡活动,为群众带来法治文化旅游新体验。

(六)强化示范引导,树立普法风向标

开展了年度黄山市“十大法治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命名了两批次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其中屯溪区黎阳镇凤霞村、歙县郑村镇郑村村、黄山区三口镇白果树村、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共有9个国家级、90个省级、42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两年多来,伴随着“八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全市法治建设硕果累累。黄山市“小快灵”立法获评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屯溪区、歙县、休宁县荣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区),黄山区法治乡村建设、“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山区样板’”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黟县司法局《“三妙招”让千年古镇呈现社会治理“现代范”》典型案例入选“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长安皖韵》报道了我市歙县“五朵金花”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的做法。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全市“八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还不够到位。二是法治文化建设还需加强,阵地建设有待提档升级。三是开发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不够。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形式手段,全时空多层次开展主题普法活动。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打造“徽风新韵”特色品牌。加强依法治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造浓厚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