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疫情,让旅游经济遭受重创。对黄山这样以旅游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城市来说,受到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各地已经重整行装再出发,进入了全力拼经济的新阶段。黄山作为旅游城市,要科学把握好疫后旅游市场新变化,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复苏,争做全国旅游复苏的先行标杆。
旅游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提出要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具体任务。历经疫情的跌宕起伏,尽管旅游市场在变化,旅游者的消费习惯也在变化,但人们对改善生活的持续需求没有变化。展望未来,业界普遍认为,旅游业“曙光”已至,正蓄势待发。
“近几年,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游客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旅游服务从业者的服务理念,景区打造正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综合性旅游转型。”市人大代表、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宁娟认为,2023年必将是文旅蛰伏三年、重新启动的崭新一年,是文旅满怀信心、复苏振兴的关键一年。
不仅如此,从黄山自身来看,旅游经济复苏发展也已经站上了新起点,迎来了重大利好。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建设“大黄山”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拉开“大黄山”建设序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推动‘大黄山’建设破题开篇”,并就高品质打造业态产品、高水平打响城市品牌、高层次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拉高标杆、乘势而上,积极完善景区管理制度,持续拓展旅游业态,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积极因子,不断提高景区管理精细化水平,奋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质攀升,努力在‘大黄山’建设过程中当标杆、作龙头。”徐宁娟说。